視頻|再見海通!昔日行業亞軍隕落,海通證券營業收入曾連續11年位居行業第2名,短短三年暴跌至第12名
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2007年,中國證券行業風起雲湧,以112.65億元的營業收入躋身行業前列,位居第四。彼時,以308.71億元穩居榜首,華泰、緊隨其後。誰也不曾想到,這家老牌券商將在未來十餘年經曆一場從巔峰到低穀的劇烈震蕩。
黃金十年:穩居行業第二的“高光時刻”
2011年,海通證券以92.93億元營收首次超越,躍升至行業第二,由此開啟了長達十年的“亞軍”征程。數據顯示,2011年至2021年間,其營收從92.93億元攀升至432.06億元,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.7%,僅次於中信證券。尤其在2015年大牛市期間,海通證券營收飆升至380.86億元,創下曆史峰值,與中信證券的差距一度縮小至不足180億元。
這一階段的成功,得益於其經紀業務與自營投資的強勢表現,以及並購整合帶來的規模效應。然而,高增長背後暗藏隱憂:過度依賴市場行情、創新業務布局滯後等問題逐漸顯現。
拐點突現:2022年營收暴跌,排名斷崖式下滑
2022年,海通證券營收驟降至259.48億元,同比暴跌40%,行業排名從第二跌至第十一;2023年營收進一步縮水至229.53億元,排名第十;2024年前三季度僅錄得129億元,位列第十二。短短三年間,海通證券營收排名下滑10個位次,成為頭部券商中滑坡最劇烈的案例。
對比同期行業數據,中信證券、華泰證券等競爭對手通過財富管理轉型、國際化布局穩住了基本盤,而海通證券在投行業務暴雷、資管產品虧損、風控漏洞頻發等多重打擊下,逐漸掉隊。例如,2021年其主承銷的多個債券項目違約,導致投行收入銳減;2022年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滑58%,成為拖累業績的主因。
行業洗牌:從“強者恒強”到“新勢力逆襲”
海通證券的衰落,亦是證券行業格局重構的縮影。過去三年,、憑借注冊製紅利,投行業務收入年均增長超30%;依托互聯網流量優勢,經紀業務市占率持續攀升;、等區域券商通過深耕本地市場,營收增速反超傳統龍頭。反觀海通證券,核心業務板塊全麵承壓:
- 經紀業務: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占比降至28%,低於行業平均的35%;
- 投行業務:IPO保薦數量從2021年的行業前三跌至2023年的第十五;
- 資管規模:較峰值縮水超40%,主動管理能力遭質疑。
啟示與反思:轉型陣痛與戰略迷失
海通證券的案例揭示了中國券商的生存法則:單一業務驅動、風控缺失、戰略搖擺注定難以持久。其早年依靠通道業務快速擴張,卻未能在財富管理、金融科技等新賽道建立護城河;過度追求規模導致風險敞口擴大,最終在嚴監管環境下付出代價。
如今,隨著注冊製全麵落地、外資券商加速入場,行業競爭已進入“差異化能力”比拚的新階段。海通證券的隕落,既是對傳統經營模式的警示,也為後來者提供了轉型樣本——唯有敬畏風險、深耕核心能力,方能在周期波動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相關閱讀:
⠀
⠀
1 留言